媒体看赣榆 上周这些事被点赞关注!

媒体看赣榆 上周这些事被点赞关注!

    时间: 2024-04-18 04:43:49 |   作者: 云开全站app登录APP

  • 谭湖村是厉庄镇一个北部的偏僻小山村,谭支艳的叔公韦有宽出生在一个困难家庭,长大成家后育有一子三女

  谭湖村是厉庄镇一个北部的偏僻小山村,谭支艳的叔公韦有宽出生在一个困难家庭,长大成家后育有一子三女。2013年,韦有宽因为脑癌去世,其妻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16岁的儿子远走他乡,至今杳无音讯,韦有宽家里留下三个女儿无人照顾。

  韦有宽病逝后,谭湖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筹集了部分资金,并组织相关力量为其家庭翻盖了住房,办理了低保手续。村邻也都对这个困难家庭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没有主心骨的她们很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谭支艳决定伸手帮助这个家庭。

  谭支艳深知这个家庭需要顶梁柱支撑,她开始默默关心照顾这几个孩子,到她们的家里帮助打扫卫生,收拾日用品,常常带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饭,并换上干净合身的新衣服,到了适学年龄,及时带着她们办理入学手续。

  “吃的穿的用的,你们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有嫂子呢,有问题找嫂子。你们要好好学习,学习好有出息了,到时候一切都会好起来。”谭支艳说。

  孩子们家里没有电,谭支艳看到之后心疼不已,便主动缴纳电费,给每个孩子买了一盏明亮护眼的台灯,为他们增添学习用品。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谭支艳每天接送三个孩子上下学,担当起了“妈妈”的责任。

  三个孩子也不负谭支艳的默默付出,在政府捐赠的希望小屋里贴满了奖状,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而谭支艳对她们的默默照顾,也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谭支艳说:“现在只希望三个妹妹好好努力,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日前,由中交天航局承建的江苏华电赣榆LNG接收站项目码头工程海上施工正在有序地进行水上抛石作业。项目开工以来,中交天航局科学施工,克服作业面少、海上运输风险大等特点,稳步推进护岸抛石各项工作。

  截至目前,已完成水下抛石384米、陆上抛石50米,占抛石总长度的59.86%,为接下来的护岸提前合龙奠定坚实的基础。华电赣榆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内容最重要的包含1座21.7万立方米LNG卸船码头、3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及配套设施,配套建设25公里外输管道,在青宁输气管道柘汪分输清管站接入国家干线管网,纳入“全国一张网”运营调度,整体工程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

  华电赣榆LNG接收站项目作为列入国家天然气发展规划、江苏省能源发展规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库的全省重点项目,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要求,重点推进的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相互连通重点工程,是延伸天然气发电产业链、提升发电用气保障能力、实现气电一体化运营的重要支撑项目。项目的建设将逐步提升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天然气供应和储气能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火红的七月,火热的爱心。7月18日上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片区网格化货车司机流动党员党支部捐款献爱心活动现场,爱心暖流涌动。100元、200元、500元、600元、1000元……党员货车司机、货车司机、运输业户们纷纷向沙河镇货车司机张支军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主动捐款帮助他为儿子张宇治病,渡过难关。截至当天下午2点,共计捐献爱心款1.49万元,目前捐款活动还在接着来进行中。

  “我是一名党员货车司机,更应该带头捐款献爱心,在社会上弘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沙河镇双堆村的狄文欣,是第一个响应片区流动党支部倡议而捐款的党员货车司机。

  货车司机汪良波得知向张支军捐款的事,第一个捐款1000元。连云港宝顺物流有限公司在自身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向张支军伸出援助之手,捐款1000元。公司好多货车司机还在外面跑运输,得知捐款的事,就利用微信第一时间把爱心款捐出来。

  赣榆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第九中队的执法队员也主动投入到捐款献爱心活动中,共向张支军捐款1000元。

  张宇是沙河镇货车司机张支军的儿子,今年19岁,正在上大学二年级,7月13日突患脑血管瘤,现转院至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抢救,因治疗费用高昂,张支军一家已无力承担继续治疗费用,正在为孩子筹款治病发愁。

  沙河片区网格化货车司机流动党员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利用微信工作群等形式,第一时间向本支部党员货车司机、辖区内各运输业户及广大货车司机发出捐款献爱心的倡议书,倡议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给困境中的张宇同学送去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希望。

  “这边摊铺少了点,实施工程人员到机器左侧摊铺。”7月18日上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怀仁路(徐福路至深圳路)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实施工程人员正配合着摊铺机、压路机铺沥青,现场热浪袭人,机声隆隆,一片火热繁忙景象。

  怀仁路改造工程北起徐福路,南至深圳路,道路全长约4.7公里。主要是对人行道改彩色沥青健康跑道、路缘石拆除及安装、破损混凝土道路破碎及修补、裂缝处切槽灌缝、雨水管道更换、行道灯安装、绿化带改造、公交站台建设、绿化移栽、铺抗裂贴、铺沥青等。

  据悉,工程全线水泥道路改为沥青路面、局部来修补、铣刨、灌缝,更换平立石、雨水箅、雨水管道,对侧分带绿化提升,并将人行道改为彩色沥青步道,增加亮化……为不影响市民出行,开工以来,工人们正抓紧时间抢工期,坚持在滚烫的沥青堆下经受“烤”验,各种施工车辆开足马力运行,昼夜换班施工,预计近日完工。

  此外,新改造的怀仁路同时配套绿化工程、排水设施等,既方便了车辆和行人安全出行,也改善了城市整体环境,提升了城市“颜值”。

  今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政务服务中心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抓手,着力提档便民功能,持续塑优服务环境,积极打造办事舒心、服务暖心、群众放心的政务大厅。上半年,赣榆区政务服务中心日均接待办事群众约2200人次,日办件量约1600件。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到您?”“您别急,我给您倒杯水。”“我帮您下载复印。”“有轮椅和老花镜,还有人一对一服务,太贴心了!”走进政务服务大厅,总能听到这样温情的话语,总能看到帮办代办人员主动相迎,热情为群众服务,让人心生温暖。赣榆区政务服务中心秉承审批就是服务的理念,积极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帮办代办服务等多项服务,着力擦亮服务便民“榆快办”新形象。

  根据特殊群体的不一样的需求,区政务服务中心从细节处谋举措,塑优无障碍服务环境。针对老年群体,在服务台和办事窗口配备100度到300度的老花镜;聚焦母婴群体,设置标准化母婴室,提供一个私密、温馨的空间;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预留无障碍车位,配备第三卫生间,配置轮椅、爱心药箱等便民设施,专人全程帮办代办……全方位提供更周到、更贴心、更便利的服务,极大增强了群众的办事体验。

  在中心一楼大门、电梯口等出入口设置自助查询机,引入虚拟现实导航系统,将多个业务窗口纳入虚拟场景中,并通过精心设计的音频导览和悬浮按钮,详细的介绍每个窗口所提供的业务内容,使办事群众能快速找到目标窗口,高效办理业务事项。办事群众还可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虚拟导航系统,办事专区布置、自助设备位置、功能清单内容一目了然,办事更顺畅。

  赣榆区政务服务中心还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审批慢等问题,选派专职人员负责“办不成事”窗口受理工作,收集群众反映办事过程中遇到服务态度差、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兜底服务,现场答复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同时,在服务窗口配备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器,群众办理业务完成后即可进行线上满意度评价,做到“现场服务一次一评”,激励政务服务优化提升。

  设置综合受理窗口,整合气象、文广体等9个部门、127个业务办理较少的单设办事窗口,推行委托收件,实行一窗无差别综合受理,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从硬件设施的改善到办事体验的提升,赣榆区政务服务中心不仅打造一流服务型窗口,更让办事群众切实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温暖关怀。

  近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榆人码头,不少市民前往看演出、逛夜市、尝美食,消夏享清凉。

  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立足资源丰富优势,陆续出台“以农促旅 以旅兴农”政策措施,通过举办各种特色文化活动,优化夜经济消费环境,创新夜经济产品供给,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激活提升城市活力。

  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在向群众介绍就业岗位。赣榆人社局组织工作人员奔赴共建村石桥镇九里村大集,开展“岗位送基层”招聘活动。现场发放求职招聘信息、提供不同工种的就业岗位、宣传就业扶贫相关惠民政策,受到群众欢迎。

  连日来,在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韩口港码头,不少网红主播以大海、渔港码头为背景“直播带货”,让家乡海产品依托互联网走俏全国海鲜市场。

  “借助电商直播平台,搭上网红经济快车,赣榆深入推动‘电商+食品产业’融合,加快产业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打造全国规模第一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赣榆区委书记吕洁说。

  “直播间付款成功的姐妹,全部买10个送10个,拍到单子的,今天就给你们发货,全程冷链车包邮到家……”正在直播带货的是石桥镇网红主播“村里的初七”,她靠记录海边的线多万粉丝,带领全村销售特色海鲜产品超3亿元。

  石桥镇头部网红数量位列赣榆区第一,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的网红30余户,日发货量20余万单。网红“村里的初七”在电子商务平台生鲜类销售全网第一,“喜哥喜嫂”“三胞胎海鲜”等头部网红,不仅打响连云港海产品品牌,带动周边海产品加工公司、物流公司以及生鲜供应链行业发展,还带动当地6000多人就业。

  赣榆抢抓“直播+电商”新业态发展新机遇,全面培育电商发展新动能,让传统渔业搭上互联网快车。今年1—5月,赣榆实现电商交易额77亿元,同比增长35.7%,快递上行量5629.6万件,同比增长34.68%,快递中生鲜件2784万件。围绕海头镇、石桥镇两个连片镇打造的赣榆海产品电商集聚区被评为第二批江苏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海头镇等7个镇和海前村等12个村获评“中国淘宝镇(村)”。

  海鲜快递,保鲜第一。在九里海产品电商创业园旁,一辆辆运载着干冰的货车正开往各大电商打包间。“车上运的干冰是食品级的,干冰产生的低温度的环境比以前的普通冰块维持的时间更长。”赛柯森干冰公司销售人员李海洋说,“旺季干冰车间一天销售200桶干冰,一桶重550斤。”

  电商产业对产品的质量的要求,让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快速地发展壮大。目前,赣榆建成区级寄递物流园、苏北最大的纯生鲜物流中枢——京东(连云港)分拣中心,智慧物流让海鲜发货“极速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次日即达。同时,赣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地方党委政府,从把控质量、塑造品牌、提升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海鲜电商快速、优质发展。

  赣榆区发布“电商直播人才20条”,制定出台推进直播电商高水平发展5条举措,打通产业链,优化供应链,促进养殖、捕捞、存储、加工、包装和快递物流等相关产业链式发展,目前该区电商从业者达6万余人。

  近日,浙江省温岭市的毛先生从连云港市赣榆区不动产窗口工作人员手中领取到了江苏首本海域使用权出让的《不动产权证书》。

  近日,江苏省首次海域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在赣榆区成功摘牌。公开挂牌出让的2宗海域,浙江省温岭市的毛先生成功竞得131.983公顷的海域使用权。

  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逐步优化了用海审批手续,是规范用海管理的一次有益尝试,为全省海域使用权公开挂牌出让、不动产权登记积累了成功经验。

  赣榆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结合地域特色,着力打造“榆快登”服务品牌,全力拓展“苏小登”品牌的服务内涵,树牢为人民服务宗旨,促进作风和素质双提升。

  共塑模型,闭环服务。在探索海域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中,赣榆区从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籍测量调查、出让挂牌公告、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及交海确认书文本、不动产登记等,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

  内化流程,提升服务。一是明确一张清单。针对海域使用权出让登记拟定任务清单,包含收件材料、需要注意的几点、《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及《交海确认书》文本等。二是绘制一套流程。优化不动产登记系统,调整海域使用权使用方式选项,明确海籍测量调查、海域使用金缴纳、海域管理号配号、不动产登记等流程步骤。

  “零材料”,交海即发证。一是提前介入。指导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及时申报。二是信息互通。提前将海籍调查表、宗海位置图、宗海界址图等成果入库,实现信息共享、结果互认。三是部门联动。主动对接财政、税务等部门,协助缴纳海域使用金。四是集成服务。海域使用权管理配号后及时签订《交海通知书》,部门联动、集成服务办理不动产登记。

  海域使用权出让将进一步开拓海域权融资抵押市场,海域使用金由年度缴纳变为一次性缴纳,金融风险评估得以保障,缓解企业及群众融资难题,便于扩大生产规模和稳定发展。

  海域使用权出让在连云港市地域反响较好,将有利于全市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海域使用权一级市场,推动海洋经济和海洋新兴起的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日前,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年“凤还巢”——“青春榆行”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举行。启动仪式上,为2022年优秀实践单位颁发荣誉证书、为“爱心暑托班”领队代表授牌,并为“凤还巢”——“青春榆行”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授旗。

  活动中,介绍了“人到赣榆·如鱼得水”人才政策及2023年“凤还巢”——“青春榆行”暑期大学生实践项目相关情况,学生代表及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据介绍,赣榆区历来重视青年人才教育培训和青年创新创业,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切实的支持,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赣榆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对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提出希望。学生都表示,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能用心感受家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争做信念坚定、志向远大的新时代有志青年。毕业之后持续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共同把赣榆建设得更加美好。

  活动号召,各实践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做好组织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广大青年学子要积极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和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暑期社会实践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赣榆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村里到镇里比较远,以前很多时间都耗在参加各种会议的路上。”近日,谈到文风会风改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驻驾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为勤深有感触,“现在额外的负担减轻了,抓落实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了。”

  近年来,赣榆区塔山镇围绕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落实减的责任,抓好增的目标,切实推动干部卸下包袱,甩开膀子,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围绕目标,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我们将树立文会新风作为工作重点,边规范边精减,从侧重数量增减向提质减量两手抓迈进,从治标向治本深化。”塔山镇基层减负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同志介绍道。

  塔山镇严格制定年度发文开会控制计划,按季度动态监测,对账清账使“少”而“精”、“简”而“实”、“知”而“行”成为文风会风改善风向标。今年以来,塔山镇发文、开会数量在已经持续精减基础上,同比减少6.5%、7.6%。

  高效推动,协调联动一体发力。塔山镇坚持“便民、规范、高效”的原则,联合派出所、民政等职能部门,梳理并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及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布便民事项和具体流程,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在便民服务中心安排2名帮办代办人员,严格按照各项工作流程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做好受理事项的日常登记和归档工作,确保为民服务“不歇脚”。

  “大约10分钟,我的事情就办完了,真的太方便了。”在塔山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退休业务的王大爷说道。

  此外,塔山镇聚焦部门壁垒、信息孤岛这一堵点,优化信息收集,加强数据共享,让部门多做事、数据“多跑腿”。各部门依据工作需要,优先从部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严禁当“甩手掌柜”,不得随意下发指令,重复让各村填报信息。

  锚定效率,减负增效一体提质。“本以为几年才能解决的问题,没想到三个多月就解决了。”塔山镇刘岭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岭感叹道,基层干部丢掉“会议包袱”,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消耗,更重要的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群众沟通交流。

  聚焦群众关切的问题难题,塔山镇坚持会议召开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难点突破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突出“减”的力度,做实“增”的硬功,一批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解决,基层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能力逐渐增强,促进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校训解读】“厚德”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笃学”出自《论语》“笃信好学”。

  校训指出作为中学生要德才兼备,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并要求学生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践履所学,向着既定的目标和事业奋进不已。

  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是2013年9月1日落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学校占地面积141.79亩,拥有80个班级、3545名学生、265名教职工,拥有封闭式标准化田径运动场、8个硅PU篮球场、可容纳500人的报告厅、可容纳300人同时阅读的图书馆,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区划分明。学校各功能教室齐全,仪器设施齐备,所有教室及功能教室均配齐多媒体设备,实现了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3人;拥有市、区级骨干教师以上称号的达60人,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31人;现有一级职称136人、高级职称70人、正高级教师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1%。其中获得市级学科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有7人,省级规划课题4项。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育人育德”的办学理念,以“先做人、后成才”为办学目标,以“爱心留住学生、诚心感动学生、恒心教育学生、信心成就学生”为育人途径。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积极构建社团课程,“足球、三门球、啦啦操、舞蹈、书法”等特色社团在省、市比赛中获奖,成为学校促进学生优质特色发展的重要舞台。学校积极拓展江苏省初中快乐英语课程基地的引领辐射效能,以大单元理念下蓝色课堂关键要素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升学校教育内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在赣榆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海头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示范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英语课程基地、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连云港市德育先进校、市全面育人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多年在赣榆区教育目标考核中获得一等奖,多次承办省、市、区教育教学工作现场会等。

  “耿书记给我家孩子建了新书房,还送了好多学习书籍,孩子都高兴坏了。”村民闫超伦夸赞道。“以前总是羡慕沿海村,吃得好、住得好,现在我们村也慢慢变得好了,你看这路修的,看着都喜人。”村民赵中尚自豪地说。

  村民口中的耿书记就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宅基村耿智,2021年12月,连云港市委政法委耿智被连云港市委组织部选派到海头镇挂职镇党委副书记、宅基村党总支。

  “我们想要过上更加美好舒适的日子,就要发展经济。”耿智在村党员会上这么说。到任伊始,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他迅速调整工作状态,深入群众和村干部了解村里的情况,摸底调研。宅基村是海头镇的大西北,属于传统的农业村,种植小麦、水稻等传统农作物是主要增收渠道,与本镇沿海村相比,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不高、生活幸福程度一般。面对这种情况,他把增加集体和群众收入作为工作的突破口。2022年年初,他和村支部一班人多次考察调研,并经村民议事会和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决定筹备建设生态农业种植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余万元,占地面积60亩,建设蔬菜大棚10座及配套打包调度中心2座,目前整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今年12月份,首茬蔬菜就能上市销售,年产值可达30余万元。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带动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特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村集体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运营能力,促进村庄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全村现已初步形成了蚕桑养殖、绳网加工、果蔬种植等农民致富主导产业。

  “我们不仅要让村里富起来,还要让它美起来。”这是耿智到村任职后,向群众许下的承诺。为了践行这个承诺,他积极向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争取资金100万元,对村内2000多米长的主要街道进行了整体沥青黑化。2022年9月5日,铺设沥青那天,在家的村民都涌上了街头,像过节一样,喜上眉梢,纷纷点赞。2023年,他又帮助村里申报了省绿美乡村提升项目,得到省级绿化帮扶项目资金40余万元,该资金全部由省级部门以绿化项目形式投入村庄建设,村里在街道两侧、农户门旁栽植了月季花、金桂、枇杷、榉树等花卉绿植十余个品种,共计2万余株。同时,他还积极协调筹措资金40万元,在村里安装了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将村庄的生活污水统一集中处理,并有专人定期养护管理,村庄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现在的宅基村大街小巷洁净、平坦、通畅,目光所及皆是青翠葱郁,处处可闻花朵飘香。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耿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群众所需,他都主动担责担难,及时给予解决,用自己的爱心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他定期积极向派出单位市委政法委汇报工作,争取帮扶资金,用于慰问村里老党员、困难群众,并为村民安装了净水设备,提升全村居民饮用水品质,让群众体会到上级的关心关爱。针对村里困难群众,2022年春节前夕,他又主动联系市委政法委、市帮促工作队、海头镇党委、海头镇电商协会等多家单位,来村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每当村民发生邻里矛盾和经济纠纷,他都主动带着村干部,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促膝交谈,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了邻里和睦相处。

  就下一步的发展,耿智表示:“宅基村目前的发展势头正旺,村干部团结,想干事的氛围很浓。待生态农业种植园项目建成后,还想把它打造成一个集旅游、采摘、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吸引更多的产业项目来村里落地。相信在上级党组织和村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村民的生活一定会慢慢的变好。”

  旋网,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捕鱼工具。其他地方有没有,我不知道。旋网,张开,是圆锥形的大网;收拢,长约一丈六七尺。网的顶部,有一条纲绳系着。网目有多有少,根据捕鱼的需要,网眼可大可小,网眼最大的,有360目;小网眼的,有1600目。渔民常用的,是900目左右的旋网。旋网的底部,系着网脚。网脚约六七公分长,圆珠笔粗细,大多是铅、铁、铜铸造的。系着网脚的网底,从里面朝上卷起一小部分,形成网兜,撒旋网的时候,用来兜鱼。

  撒旋网,手上得有一定的功夫,撒旋网的好手,撒出去的旋网很圆,很潇洒,也很好看。仲秋的一天午后,路过青口河,遇到一个撒旋网的,我感到很惊奇,现在,捕鱼的工具慢慢的变多,越来越先进,能看到撒旋网的,实在是太少了。

  只见他,两手抓住旋网,一侧身,用劲朝前一甩,旋网在水面上飞起一个美丽的圆碟,飘入水中,等一会,打鱼的人左手抓住纲绳,右手慢慢收绳,一圈一圈绕在左手上,最后把网提到岸上,从网兜里掏出鱼。理好网,提起来,撩一少部分网搁在左肘上,右手抓住大部分网,两手配合默契,又朝水面上撒去。那娴熟的动作,那飞起来的漂亮旋网,我痴痴地站在岸边,看得愣了,不由得又想起了老家那些打旋网的,到黄海边,迎着潮水撒旋网的动人情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里是海州湾,站在岸边,远处是秦山岛。潮水漫过来了,雪白的浪花慢慢的接近,成群的海鸥随着潮水,追着鱼儿,忽上忽下,“嘎嘎”地叫着,有时一头栽进潮水里,衔起一条小鱼,又飞了起来,海上是热闹的。

  家乡东边不远处,就是海州湾。村里会打旋网的很多,每逢涨潮的时候,跟着潮水上来的鱼儿很多。会打旋网的,鱼瘾就来了。他们手提旋网,来到海边,等待着机会捕鱼。我们这些顽童,蹦着跳着,跟在大人后边去看景。海边上,迎着潮水,几十个捕鱼的,你来我往,此起彼伏,旋网飘开去,又收回来,在春天的阳光下,蔚蓝的海水,白色的海鸥,红色的旋网,忙碌的撒网者,辉映着,天穹下,一幅美丽的海边撒网图。那时没有尼龙线,旋网是用麻线织的,织完后,用鲜猪血浸泡,晾干后,这样的旋网经用。因此,撒出去的旋网,飘起来是一个红色的圆碟,好看极了。

  上山知鸟音,下海识鱼性。迎着潮水撒旋网,要熟悉大海的习性,要了解潮水的规律,每一网撒下去,都要把握住机会。否则,连人带网就会被潮水吞没了。不过,大海的诱惑力太大了,况且,这些撒旋网的,都是经验比较丰富。每当涨潮时,海边就有很多捕鱼的。

  跟着潮水上来的,大部分是梭鱼,偶尔还会有马鲛鱼、狗腿鱼、踏板鱼、八带鱼等,我们那儿俗称梭鱼为钉子鱼,个头也不大,每一网下去,网兜里都有几个或十几个钉子鱼。旋网里鱼多时,纲绳抖抖地颤动,打鱼的格外小心,慢慢收拢,恐怕炸网。有时一炸网,鱼儿跑了,网也破了,很后悔的。大人们打的鱼多,也忙坏了我们,争着朝鱼篓里拾。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旋网里还会网来梭子蟹、大对虾、虾婆等,我们抢着,玩着,大人们忙着打鱼,也不管我们,随我们疯。

  不到一上午,每一个打鱼的鱼篓里都满了,大都是钉子鱼,滑爽爽的,鲜灵灵的,大人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背着旋网,提着鱼篓,海边的轻风,送来阵阵鱼腥,我们也很爱闻,到家后,就能吃到鲜鲜的红烧钉子鱼了。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小村子,我们的父辈,在海州湾畔,迎着潮头撒旋网,那才叫景致,那才叫刺激。不过,现在很少见到这样的场面了,一是潮水里的鱼儿少了,二是会撒旋网的人也不多了。

  水下养鱼,水上发电,向天“借”阳光,靠水求发展,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镇充分的利用坑塘洼地来发展光伏绿色清洁能源,走出了一条“生态+电力”互融共生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力”。

  墩尚镇地处海州湾,濒临黄海,当地光照资源丰富,同时水资源丰富,渔业养殖面积大。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弱,盐碱地占地面积大,很久里村民主要依赖渔业收入,养殖种类和经济来源单一。

  2014年开始,墩尚镇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新高效养殖模式。养殖户实行电气化养殖后,每亩每年综合效益3万余元。此外,“渔光互补”项目每年通过鱼塘低价返租以及发放电费补贴给养殖户,亩均多收入3000多元。

  “‘渔光互补’让我们既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墩尚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海波表示,“渔光互补”项目还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落实了碳减排政策,输出了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2022年光伏基地全年发电量5613万千瓦时,与同容量燃煤发电厂相比,每年节约标煤近2万吨。”

  48岁的村民张学磊是当地光伏基地里的鱼塘养殖户之一,他的爷爷曾靠着60亩的鱼塘养活了一家人,如今张学磊利用电气化经营这60亩鱼塘,扩大了收益,住进了两层小楼还买了汽车。“梭鱼每斤13元左右,鲤鱼每斤5元左右,通过加养南美白对虾、花鲢等水产,我的鱼塘年效益最高时能达到70万元。”张学磊说。

  光伏板的遮蔽,抑制了水中藻类的繁殖。为提高鱼虾产量,镇政府出资成立连云港赣榆罗阳渔工贸有限公司,由养殖大户与水产专家组成智库团,教授高效养殖技术。如在鱼塘内增加智能化养殖设备,通过水质监测、复合增氧、自动投食等技术来提高鱼塘的综合养殖率,将零星的养殖鱼塘改造成集中、智能化养殖的精养鱼塘;调整养殖品种,增养梭鱼、南美白对虾等附加值更高的水产品以提升鱼塘利润。

  目前,墩尚镇“渔光互补”二期项目即将正式开工,村里渔光生态、渔光旅游等衍生项目也逐渐红火,墩尚镇将这首“渔光曲”越“唱”越嘹亮。

  “光伏项目二期在6月份正式动工,二期建成后利用鱼塘12000亩,装机规模达到500兆瓦,年发电量达8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消耗标准煤18万吨。”李海波介绍,“渔光互补”项目通过改善用能环境,守住了这里的绿水青山。接下来墩尚镇还计划在村里建设网红打卡景点,打造“光伏+渔业+文旅”现代化产业融合新模式。“我们将继续着力打造鱼儿欢、太阳笑,渔光互补、相映成趣的美丽画卷。”

  行走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大探马村,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清一色白墙灰瓦的农家小院,与四周的美景合在一起,宛如一幅清新的画卷。在村里悠然漫步的村民孙先生享受着怡然自得的悠闲时光:“村里环境没整之前乱堆乱放较多,现在路旁不仅干净,花草树木也种上了,空气也好了。”

  大探马村只是塔山镇环境整改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赣榆区塔山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作为重要任务,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有效解决农村垃圾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庭院脏乱差等明显问题,让村庄旧貌展现高颜值。

  “我们成立环境整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塔山镇‘洁美家园’四季战役长效管护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整治目标、内容、督导考核机制。”塔山镇建设局负责人张二团介绍道,塔山镇强化先行意识,由镇建设局牵头抓总,6家重点单位、7大片区各司其职,并细化53个环境整改治理网格,镇干部下沉到村,村干部明确到巷道,实行定点管理,让“责任状”清晰明了。

  此外,塔山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纳入村级季度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巡查评分通报、表扬曝光约谈、管护资金奖励惩罚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质增效。

  “我家荣获‘最美庭院’后,村里家家户户都按镇里‘最美庭院’创建标准行动起来了。”荣获“最美庭院”的庄留村村民庄先生谈起创建经历激动地说。

  塔山镇设置环境整改治理红黑榜,实施环境整改治理“大比武”。建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晓艳格外兴奋,“6月份,我们村有22户登上了‘红榜’,是登上‘红榜’最多的一个村。”

  塔山镇将共同缔造理念贯穿环境整改治理全过程,充分的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将以往的政府包办改变为“百姓点菜”,政府“烹调颠勺”,各方密切配合,凝聚美丽乡村建设合力。

  塔山镇徐康邑村将创文知识与现代墙体彩绘巧妙结合,成为图文并茂“会说话”的文明宣传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丽城乡建设、清廉文化等别具一格的彩绘文化墙,成为徐康邑村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为村庄增添艺术气息。

  “我们启动‘同心巷’建设,压茬推进背街小巷硬化提升。”塔山镇政府副镇长赵波说道。

  大莒城村村民樊先生看到改造后的巷道说:“背街小巷改造之后,路宽了,排水也方便了,住得更加舒心了。”

  此外,塔山镇还实施污水管网铺设、绿化补植、户厕改造、黑臭水体整治等工程,建设了小微绿地、景观绿廊,实现了村庄华丽变身,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方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高。

  近年来,赣榆区立足海洋渔业特色,牢牢把握“直播+电商”的新业态机遇,通过快手、抖音、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将全国海鲜通过手机的方寸屏幕在赣榆进行集散,创出一条“渔网”接上“互联网”的致富新道路。

  为规范新业态健康发展、扶植培育海鲜电商企业,赣榆区结合“综合查一次”改革,打造海产品养殖、生产、仓储、销售等相关行业监管全链条,实行“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围绕“打造全国规模第一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目标,强化监管要素保障,出台《赣榆区“12+N”“综合查一次”检查场景清单(第二批)》,拟定“水产养殖综合监管”“海洋食品生产综合监管”“海鲜仓储综合监管”“海洋食品销售综合监管”等12项检查场景,联合部门11家,全年度计划“综合查”100余次,覆盖企业500余家,占行业内应查企业约50%,检查内容80余项。

  上半年,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头镇党委组织召开海鲜电商培训会10余场,邀请参会企业及个体经营者360余人次,通过现场讲授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电商直播规范化培训等相关课程,全方面提升电商从业者技能水平。近期,赣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消防、税务、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行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要对海鲜食品生产监督、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专利证书(文件)真实性、特定种类设备、价格行为等方面做检查;应急管理部门主要对海鲜冷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涉氨冷库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农业农村部门主要对水产养殖生产情况、用药情况、销售情况做检查。通过此次检查的26家企业,发现了电子商务行业上升期无证经营、虚假宣传、缺斤短两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发现的35个问题,采取责令整改、没收涉案物品、罚款等方式,保持高压态势,按照“规范一批、查处一批、取缔一批”的要求,依法整治。

  下一步,赣榆区将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行政执法改革,聚焦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发生频次高的问题,围绕赣榆特色海洋渔业产业,继续拓宽联合监管覆盖面,生动践行整体智治理念,以“清单式体检、综合性会诊、精准化施策”,扶持赣榆海鲜电商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翻开赣榆区塔山镇土城村的红白理事会记事本,详细记录的红白喜事报备情况、简办事项,生动地反映出了该村移风易俗的成效。

  近年来,赣榆区塔山镇人大、政协工委把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各村因地制宜,下功夫、出实招、见真章,文明新风吹进千万百姓家。

  走在赣榆塔山大地,随处可见接地气的村规民约。“敬老人、树孝德、爱儿童、习教严……”土城村为破除陈规陋习,把村规民约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慢慢地加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规范意识,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村规民约写得清清楚楚。”镇人大代表邵长军说,让村民有章可依,行为举止自然得到规范。

  塔山镇充分的发挥优秀村规民约典型引路、辐射带动的激励作用,使村规民约不仅贴在村子里,更融入村民言行中,促进基层治理水准不断提升。

  “我们推动实行道德积分制,将积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衡量标准。”塔山镇政协委员瞿海良介绍,塔山镇以“积分制”评比“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塔山人”,敲锣打鼓赠送奖牌,使道德不再“悄然无声”,引导村民在评比中争先进,在生活中比文明,村风民情也在“你追我赶”中更加敦厚淳朴、向善向美。

  在镇人大、政协工委的推动下,塔山镇在小镇书房设置道德积分兑换区,群众可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获得积分,兑换图书、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让文明道德看得见、做得到、可量化、有实惠,以此吸引群众崇尚道德、热衷公益,并形成良性循环。

  “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激发了我们向先进看齐、争当先进的意识。”建新村村民高先生说。

  家住大莒城村的樊大爷,是村里的老书记,也是公认的乡风文明“引路人”。他们一家夫妻和睦、乐于助人,是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被评为2022年度“文明家庭”,他以小家的和谐,带动了村里的孝老爱亲风气。

  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塔山镇人大、政协工委推动各村将文明家庭评选结果在村宣传栏长期公示,同时展示乡贤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群众,潜移默化影响着乡村民风,让文明人有面子,让向上向善、互帮互助成为全镇的新时尚、好风尚。

  近日,在赣榆区城头镇一家玩具企业内,员工在生产出口欧美市场的玩具。当前,玩具企业进入圣诞用品生产高峰期,我市各玩具加工公司加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日前,省住建厅公布第十一批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名单。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青山村河北、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等72个村庄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我市同期入选的还有东海县石梁河镇南辰新型农村社区。至此,我市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总数已达35个。

  大树村位于赣榆北部,近年来,该村在全方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质量的基础上,依托红色资源和自然禀赋优势,全力发展“红色文旅+绿色林果”产业,把昔日穷山沟、荒坡地变成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全村以林果种植为主导,同步推进乡村旅游、纺织等产业,采取“生态+”“互联网+”等方式,有效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片区,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南辰新型农村社区地处石梁河库区,2017年以来,当地对东南辰、郑庄、东尧三个自然村进行整体搬迁,新建南辰新型农村社区统一安置,新建配套完备的住房约600套。此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村中水泥路四通八达,房前屋后绿草如茵,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宽带、燃气,社区服务中心、商业配套、文化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增强了农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寻得“乡愁”。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通过组织并且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等工作,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展现出可观可感的农村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快乐过暑假,安全不“放假”。为积极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作用,加强家长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防溺水教育管理,并有效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愉快、有意义的假期,日前,赣榆区厉庄中心小学组织并且开展了暑期进社区“珍爱生命,关爱成长”家长会活动,在各个社区开展了互动交流,签订防护协议,并指导防溺水卡的信息填写和交流学生暑假作业工作。

  会上,家长们首先观看了《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牢记“六不两会”》等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宣传片,家长们对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增强了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家长会强调了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指导家长一起做好孩子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骗防拐、自然灾害、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孩子外出务必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让家长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以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重,切实履行好孩子的安全监护职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到家校齐抓共管,联防联动,共同为保障孩子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

  该学校还组织包班教师深入学生家中逐个进行入户走访,宣传暑期安全教育,加强暑期生活学习指导,确保本次活动全覆盖,让全校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17-2020 开云的网站是多少最新版本_云开平台全站登录APP入口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53483号